甘肃华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园区中川镇中川街西段5383号
公司宗旨
行为公正
方法科学
数据准确
工作高效
服务优质
2021年04月30日,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在白银市组织召开了“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排渣场变更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验收组由设计单位-兰州中诚信工程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甘肃中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单位-江苏雨田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验收报告编制单位-甘肃华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特邀专家及各单位代表共10人组成。
验收组通过现场踏勘检查了项目建设情况和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评批复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验收,经过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排渣场变更项目;
建设单位: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白银市东赵家窑沟;
建设规模:有效容量418×104m3,上游坝高14m,下游坝高30m,平均坝高22m。
本项目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五部分组成。工程组成见表1。
表1 工程组成一览表
序号 |
项目 |
建设内容 |
备注 |
|
1 |
废渣贮 存处置场区 |
防 渗 系统 |
坝内侧增设防渗设施,采用 1.5mm 厚度的 HDPE 复合土工膜(700g/m2)+土工布(400g/m2),防渗系数≤10-10~ 10-12cm/s,防渗系统上铺 300mm 保护层。堆积坝不设计防渗设施。 |
与环评期间一致 |
排 洪 系统 |
排洪渠:断面宽 6m,长度 500m,将上游沟谷中雨水引致排渣 场东侧 1km 的青牛沟中,排洪渠纵坡比 0.5%。 |
|||
渗 沥 液 收 集 系统 |
由竖向石笼、渗滤液收集盲沟和渗滤液排出管组成。 |
|||
渗 滤 液 排 出 水系统 |
非正常工况下的渗滤液收集后经泵打至渣场西北侧的中水缓冲罐中,废水再返回装置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回用 |
|||
监测井 |
3 眼。 |
|||
2 |
辅助管理区 |
本项目辅助管理区依托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项目 |
与环评期间一致 |
|
3 |
环保工程 |
废气 |
渣场扬尘采取洒水车洒水抑尘的抑尘方式 |
与环评期间一致 |
废水 |
非正常状况下项目渗滤液全部提升至沉淀池内,经管道返回钛白粉生产装置区回用 |
|||
噪声 |
选购低噪声的水泵驱动设备,并设置了泵房 |
|||
废渣 |
渣场渗沥液处理后将产生少量的污泥,干化后堆至渣场 |
|||
4 |
压滤车间 |
2座压滤车间,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每个车间设置有9台压滤机 |
与环评期间一致 |
|
5 |
沉淀池 |
1#沉淀池 |
容积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站泥浆暂存池 |
|
2#沉淀池 |
容积3.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站泥浆暂存池 |
(二)建设过程及审批情况
2015年9月28日取得《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排渣场变更补充报告的批复》(甘环函[2015]516号)。
(三)投资情况
渣场服务于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因此整个渣场均属于环保投资,其环评阶段设计概算工程总投资435万元(不包含封场投资);项目实际投资2820万元。
(四)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范围包括:渣场的主要工程内容以及配套的公辅设施。
由于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配套的污水处理站的压滤车间以及沉淀池用地包含在渣场占地范围内(不属于渣场的建设内容),因此本次验收也包含压滤车间以及1#、2#沉淀池。
二、工程变动情况
根据《关于印发评估报告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2号)中相关规定,本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未发生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本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类型 |
项目 |
环评阶段要求环保措施 |
验收阶段 |
是否发生变化 |
概况 |
/ |
有效容量418 ×104m3,上游坝高14m,下游坝高30m,平均坝高22m;坝内侧增设防渗设施,采用 1.5mm 厚度的 HDPE复合土工膜(700g/m2)+土工布(400g/m2),防渗系数≤10-10~ 10-12cm/s,防渗系统上铺 300mm 保护层。 |
有效容量418 ×104m3,上游坝高14m,下游坝高30m,平均坝高22m;坝内侧增设防渗设施,采用 1.5mm 厚度的 HDPE复合土工膜(700g/m2)+土工布(400g/m2),防渗系数≤10-10~10-12cm/s,防渗系统上铺 300mm保护层。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废气 治理 |
扬尘 |
渣场扬尘采取洒水抑尘的抑尘方式 |
渣场扬尘采取洒水抑尘的抑尘方式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废水 治理 |
渗滤液 |
非正常状况下项目渗滤液经泵房回喷至渣场 |
非正常状况下项目渗滤液全部提升至沉淀池内,经管道返回钛白粉生产装置区,经处理后回用 |
发生变化 |
固体废物治理 |
废渣 |
渣场渗沥液处理后将产生少量的污泥,干化后填埋 |
渣场渗沥液处理后将产生少量的污泥,干化后堆至渣场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噪声 治理 |
泵房 |
选购低噪声的水泵驱动设备,并采取消声隔声措施 |
选购低噪声的水泵驱动设备,并设置泵房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生态 |
处置场绿化 |
50m宽隔离林带 |
由于气候、地形限制,处置场周边无法设置隔离林带,可以通过播撒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草籽来加强周边绿化 |
与环评阶段不一致 |
水土保持 |
围堤坝、废渣坝 |
围堤坝、废渣坝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
锚固沟 |
锚固沟 |
|||
截洪沟 |
截洪沟 |
|||
排水沟 |
排水沟 |
|||
植被 |
由于气候、地形限制,处置场周边无法设置隔离林带,可以通过播撒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草籽来加强周边绿化 |
与环评阶段不一致 |
||
地下水监测 |
地下水监测井 |
3口地下水监测井 |
3口地下水监测井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压滤车间 |
2座压滤车间,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每个车间设置有9台压滤机 |
2座压滤车间,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每个车间设置有9台压滤机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
沉淀池 |
1#容积7万立方米,池壁及池底做防渗,防渗采用规格为 1.5mm 的 HDPE 膜(700g/ml)防渗系统上铺 300mm 保护层。渗透系数小于≤10-10~10-12cm/s |
1#容积7万立方米,池壁及池底做防渗,防渗采用规格为 1.5mm 的 HDPE 膜(700g/ml)防渗系统上铺 300mm 保护层。渗透系数小于≤10-10~10-12cm/s |
与环评阶段一致 |
|
2#容积3.5万立方米,池壁及池底做防渗,防渗采用规格为 1.5mm 的 HDPE 膜(700g/ml)防渗系统上铺 300mm 保护层。渗透系数小于≤10-10~10-12cm/s |
2#容积3.5万立方米,池壁及池底做防渗,防渗采用规格为 1.5mm 的 HDPE 膜(700g/ml)防渗系统上铺 300mm 保护层。渗透系数小于≤10-10~10-12cm/s |
四、环保设施监测结果
1、废气监测结果
运行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无组织排放,无组织废气主要来自堆场大风天气产生的扬尘。
根据监测结果,渣场四周无组织排放最大浓度为0.689mg/m3,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2、地下水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本项目地下水3个监测点各监测34个因子,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超标外,其余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矿化度高,天然背景值差,人为活动致使地下水中部分指数超标,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值。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与渣场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结论一致。
3、噪声监测结果
渣场四周昼间噪声值在55.1~55.6dB(A)之间,夜间在45.9~46.6dB(A)之间。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级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项目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可行,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声环境对周边影响较小。
4、土壤监测结果
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土壤监测点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标准限值。
五、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结论
(1)本项目运营对于周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灰渣堆场扬尘影响,由于影响范围较小,影响主要是对项目周边近距离内植被的影响,长期累计于植被叶面上会影响植物叶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由于当地大风天气较多,灰尘长期附着在植物叶面的情况发生较少,且当地植物为耐风沙型植物物种,对于灰尘影响具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堆场扬尘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很小。
(2)本项目渣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主要为无机盐类,在水的浸溶下,有害物质会转移到水中,渗入地下水后,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在正常工况、土工膜防渗且防渗状况良好条件下,排渣场渗沥液污染物扩散距离、影响范围均较小,从渣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来看,自然的渗透系数无法满足《一般工业废物处置、贮存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的天然地基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 的要求,项目对渣场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要求,进行整体地表防渗处理。通过整体地表防渗处理,阻断大气降水与灰渣联系,防止因雨水淋溶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对渣场进行整体地表防渗处理后,渗透系数小于1×10 -7cm/s,符合Ⅰ类场标准要求。通过整体地表防渗处理,阻断大气降水与灰渣联系,防止因雨水淋溶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再进行垂直防渗, 垂直防渗墙和渗滤液收集系统, 渗透系数小于1×10 -7cm/s,符合Ⅰ类场标准要求。
同时,对渣场采用规格为1.5mm的HDPE膜,膜下部和上部分别采用1.5m的粘土和 0.015m粗砂作为保护层,渗透系数小于1×10 -7cm/s,符合Ⅰ类场标准要求。随着灰场运行年限的增加,积灰层逐渐变厚,灰层间的孔隙被细灰充填密实,渗透能力降低,灰场淋溶液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将随着贮灰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综上所述,评价区地质防污性较强,且项目通过采取防渗等一系列改造后,可有效防止跑、冒、滴、漏及废水等下渗污染地下水。正常情况下渗滤液对地下水影响甚小。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如地震)导致防膜破裂失效,地下水有一定风险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且随着灰场运行年限的增加,积灰层逐渐变厚,灰层间的孔隙被细灰充填密实,渗透能力降低,灰场淋溶液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将随着贮灰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3)项目污水主要是非正常工况下(下雨),产生的渗滤液。由一座500m3集水池,一座80m3集水井收集,集水设施旁边设置有泵房,可将渗滤液边收集边打入2#沉淀池内暂存。2#沉淀池容积3.5万m3,完全可以容纳非正常工况下产生的渗滤液。
本项目废污水不外排,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4)综合现场调查及无组织扬尘监测数据显示,各产尘点无组织扬尘浓度均可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本项目运行期主要的高噪声区域为压滤车间,主要声源噪声强度在75~85 dB(A)。依据现场调查,压滤车间配备有隔声门、窗,车间内设备设置有减震基础。根据噪声监测结果可知,噪声防护措施有效。
(6)根据现场调查,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非正常工况下渗滤池产生的污泥,集中收集后堆至渣场填埋处置,影响较小。
六、验收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内容对照核查,根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验收组认为:
“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排渣场变更项目”执行了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的有关要求,废水全部回用,废气和噪声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管理制度健全。验收组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七、后续要求
(一)对建设单位的要求
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运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二)对验收调查报告的要求
核实、完善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公示日期:2021.5.6-2021.6.2
建设单位: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联系人:杨部长
联系电话:17358193924
日期:2021年5月6日
附件:排渣场专家意见
联系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园区中川镇中川街西段5383号
电话:0931-7368027
传真:0931-7368027
总经理电话: 18153605096
邮编:730030